常見問題
國際食品包裝協會3月中旬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中國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高達150億個,但合格的餐盒卻占了不足1/2,“黑心餐盒”消耗超過75億個。
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介紹,劣質的一次性餐盒在我國“安營紮寨”已不是一天兩天了,從2001年起,打著“環保”招牌的一次性飯盒就開始泛濫了。董金獅所在的民間環保機構曾對北京兩家著名飯店“老邊餃子”和“東來順涮羊肉”的餐盒進行了檢測,檢測結果觸目驚心:兩家飯店使用的餐盒雖然生産廠家不同,但它們的正己烷(一種化學溶劑,具有一定的毒性,會通過呼吸道、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,長期接觸可導致人體出現頭痛、頭暈、乏力等)蒸發殘渣均超過國家標准20倍,而乙酸蒸發殘渣則超標了近150倍。這意味著,如果長時間用這種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,人們將會“吃掉1/3的餐盒”。
相比于直接吃進嘴裏的食物,人們對食品包裝的安全性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。董金獅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:“食品包裝的生産標准應該與食品相當。”但實際上,很多生産一次性餐盒的廠家在所用的原材料、制作過程以及生産環境都不達標。由于合格的一次性餐盒價格都在0.15元以上,爲了降低生産成本,部分非發泡塑料餐具生産企業在生産中使用來源不明的廢塑料,並加入大量工業級碳酸鈣、滑石粉、石蠟等有毒有害材料,甚至個別獲證企業生産的産品也存在這樣的質量問題,導致産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,對消費者健康構成直接威脅。
要辨別不合格的一次性餐盒,董金獅推薦了一個“順口溜”:“手摸軟綿綿,輕撕就破裂,一聞刺鼻又嗆眼,遇熱變形還滲漏,剪碎了水裏會下沈,一折會出白印”。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:餐盒印有“QS”標志,撕一下看會不會破,或折一下看有沒有蠟印,如果容易破或出現蠟印的話,質量都不可靠。
- 上一個:上班族午餐别应付 自带饭必须保证营养卫生
- 下一個: 環保專家:“毒塑料”之危害更甚于地溝油